新闻动态

你的位置:光遇九游是不是官服 > 新闻动态 > 刘禅是扶不起的阿斗吗?答案不是,你看诸葛亮用哪八个字评价他_政治_蜀汉_君主

刘禅是扶不起的阿斗吗?答案不是,你看诸葛亮用哪八个字评价他_政治_蜀汉_君主

发布日期:2025-04-16 12:50    点击次数:176

"扶不起的阿斗"已成为中国传统文化中庸主的代名词,蜀汉后主刘禅在民间形象中更是被钉在昏君的耻辱柱上。然而当我们翻开《三国志》,会发现诸葛亮对这位年轻君主有着出人意料的评价——"天资仁敏,爱德下士"。这八个字如一道闪电,劈开了笼罩在刘禅身上近两千年的历史迷雾,迫使我们重新审视这位被严重低估的守成之君。

刘禅是扶不起的阿斗吗?答案不是,你看诸葛亮用哪八个字评价他

一、诸葛亮的八字考语:被忽视的帝王资质

建兴元年(223年),刘备白帝城托孤,诸葛亮在《出师表》中向刘禅提出"亲贤臣,远小人"的告诫后,特别写下"陛下天资仁敏,爱德下士"的评价。这绝非例行公事的奉承:

"天资仁敏":肯定其本性仁厚且思维敏捷。刘禅17岁即位时即能妥善处理刘备丧事,未引发政治动荡; "爱德下士":赞扬其尊重士人。刘禅对诸葛亮"事之如父",对蒋琬、费祎等继任者同样给予充分信任。

对比曹操评价刘表"守户之犬"、孙权评价袁绍"好谋无决",诸葛亮的评价显然经过慎重考量。作为蜀汉实际执政者,诸葛亮若真认为刘禅昏聩,大可采用霍光废昌邑王的方式,何必六出祁山为庸主卖命?

展开剩余70%

刘禅是扶不起的阿斗吗?答案不是,你看诸葛亮用哪八个字评价他

二、政治危局中的理性抉择

刘禅最受诟病的"乐不思蜀",实则是亡国之君的高明生存智慧:

景耀六年(263年)邓艾兵临城下时,刘禅听取谯周建议投降,避免成都军民遭屠戮。东吴孙皓的负隅顽抗导致建业城破后数万人伤亡; 洛阳宴会上应对司马昭:"此间乐,不思蜀"的表演,与南唐李煜"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"形成鲜明对比。正是这种"装傻"让刘禅得以善终,而李煜却因怀旧被毒杀。

《汉晋春秋》记载,蜀汉旧臣郤正教刘禅回答"先人坟墓远在陇蜀"以示不忘故土,刘禅却坚持原话。这种看似懦弱的表现,实则是看透政治本质后的清醒——在绝对实力差距前,悲情表演只会加速灭亡。

刘禅是扶不起的阿斗吗?答案不是,你看诸葛亮用哪八个字评价他

三、权臣政治下的君主定位

刘禅在位41年(223-263年),是三国时期在位最长的君主。其统治特点值得玩味:

诸葛亮时期(223-234年):完全放权,"政由葛氏,祭则寡人"; 蒋琬费祎时期(234-253年):延续"保国安民"的休养政策; 姜维时期(253-263年):虽不赞成九伐中原,仍予以兵权支持。

这种"垂拱而治"的统治方式,与同时期魏国曹芳、曹髦的夺权悲剧形成反差。刘禅深谙"主弱臣强"政局中的生存之道——与其如曹髦"司马昭之心"般徒劳反抗,不如维持政治平衡。北宋史学家范祖禹评价:"刘禅之任诸葛亮,与齐桓公之任管仲无异。"

四、历史评价的建构与解构

刘禅的负面形象是多重叙事建构的结果:

《三国演义》文学加工:强化"乐不思蜀"场景,弱化其前期治国表现; 儒家道德审判:将亡国责任简单归咎于君主个人; 诸葛亮神话需要:为突出"鞠躬尽瘁"形象,需塑造"扶不起"的对照角色。

但当代史学家田余庆指出:"蜀汉之亡根本在于地理局限和人口劣势(94万vs魏440万),非刘禅一人之过。"考古发现的"直百五铢"钱币更证明,刘禅时期蜀汉经济治理颇有成效。

刘禅是扶不起的阿斗吗?答案不是,你看诸葛亮用哪八个字评价他

重新定义"明君"标准

诸葛亮八字评价揭示了一个被忽视的真相:在群雄并起的三国时代,刘禅的"平庸"恰恰是种难得的政治智慧。他或许缺乏曹操的雄才大略,没有孙权的开拓精神,但能以仁德守成四十余年,在亡国后保全臣民性命,这种"庸中之明"值得历史给予更公允的评价。当我们不再用"统一天下"的霸王标准苛求所有君主时,或许会发现——能在乱世中减少流血、维持稳定的统治者,同样值得尊重。

发布于:湖北省

上一篇:没有了
下一篇:没有了